
还原1957
《还原1957》本书不仅讲述了 1957 年反右运动的历史,也是对这段历史的理论性反思。该书由魏紫丹(原名魏立言)撰写,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中作者讨论了反右运动的哲学问题,中篇则是对这场运动的探源与溯流,下篇面向未来,反思运动带来的历史教训。魏紫丹认为,被打为右派的人为了言论自由而站出来,这场运动因而是对言论自由的攻击,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场人权灾难。本书还附有十一篇单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对很多不同历史事件的思考。
魏紫丹1933 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曾任安阳中学教师。他本人被打成右派,对这场运动有着独特的个人视角,但与一些个人苦难叙事不同的是,他以更具分析性的眼光切入了这一问题。
晚年移居美国后,魏紫丹继续收集资料,找到了完成本书的自由。本书于2013年由香港五七学社出版。

新编五七右派列传
按照中共官方统计数据,反右运动中约55万人被直接划为右派,遭受迫害。这些人,以及其他受反右运动牵连的人,除了极少数为人所知之外,大多数无人知晓。作者申渊也于1958年读大学时被划为右派,后投身于反右运动历史资料收集和研究。他曾编著《五七右派列传》,试图呈现反右运动及其受害者的本来面目。该书共分四卷约120万字,收录约600名右派的故事,包含约240张历史照片。2016年反右运动60周年之际,申渊又以原著为基础,编著《新编五七右派列传》,收录人数扩增到1588名。沙叶新、武宜三都参与了此书的编撰工作。

历史学的境界
该书收集了高华生前的部分演讲、书评、时事观察、论文评议和讲课记录等,其中包括他关于革命、内战和民族主义的研究与思考、对龙应台、王鼎钧以及毛泽东等人作品的评论,及其访台期间对台湾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观察。除此之外,这本书里还收录了高华的部分讲课记录,涉及历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国家历史叙事的生产和民间历史的书写,使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高华的治学理念和方法。
该书于2015年11月高华病逝四周年前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因此受到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处分。

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
该书于2009年“六四”二十周年前夕,在香港出版。作者张万舒在“六四”期间担任新华社国内新闻部主任。该书以官方媒体的独特视角回忆“六四”事件,提供了不少内幕消息。著名记者杨继绳认为该书的历史真实性无庸置疑,是研究“六四”事件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该书以“每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了1989年4月14号至6月10号的情况,包括中央军委从五大军区调集10个军,沿六条线路向天安门广场开进,以及军队化装进城等。引人关注的是,张万舒援引当时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谭云鹤的话说,“六四”事件中死亡人数有727人,其中学生和群众死亡713人,军队死亡14人。这个数字同中国红十字会记录的2700人相差甚远,因而引发不少争议。

大动乱的时代:1949—1989年的中国
本书作者王年一(1932年—2007年9月13日),文革史专家。对文革发动的原因,来龙去脉都有清晰的梳理,被誉为中国国内文革研究的先驱。据启之回忆,王年一曾编著《文革大事记》《文革第一年》《文革大辞典》《文革杂谈》《文革研究资料》,在中国都无处出版。

困难时期农村整社纪实
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治风向中的中国农村爆发大饥荒,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年特大困难时期。1960年下半年,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先后组建了约一万人的整社工作团,分赴河南、山东、安徽、贵州、四川、青海、新疆等重灾省区进行整风整社。本书作者惠文当时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现代史研究所工作半年,于1960年12月被派到四川简阳,参与整社,书中记录了他这一段时期的所见所闻。
作者是一名直接参与了大饥荒后期整社工作的共产党干部。在工作中,他接触到了大量农民,在一线目睹了农村现状。书中的每篇文章都记下了当时的写作日期、地点以及经过,这增加了书的历史性和真实性。1976年文革结束后,作者将这些记录编著成册。本书通过对简阳这一地区的个案研究,用具体的历史细节反映出大跃进政策和大饥荒的关系。
本书完成后,因为中国严厉的出版审查制度,作者没有向出版机构投稿,选择先在朋友中传阅。后来他将书稿交给了《中国大饥荒档案馆》这一网站收藏,才使这份历史记录公之于世。

走过那个时代
本书作者王凌云女士是“六四”学生领袖王丹的母亲。她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天安门旁边的国家博物馆工作数十年。这部回忆录于2021年在台湾出版,作者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包括1989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
此处为本书购买链接: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73162681985770003

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
从1930年上半年开始,中央苏区展开肃清AB团(Anti-Bolshevik League,中国国民党在江西成立的反共团体)的运动,700 多名军官被处决。1930年12月红军内部在富田发生兵变,史称富田事变。此后,肃反运动蔓延到中国各地,导致7 万人被处决。这场肃反运动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 年之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最早和最重要的肃反运动之一。
最早关注富田事变的是江西省委党校戴向青教授。从一九七九年底开始,他和同事一起到赣南收集材料,走访调查,发现这是一个冤案、错案,并开始就此事发表文章。八十年代初,戴向青将自己的文章寄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萧克,富田事变的研究由此引起中央高层注意,中共党史研究机关开始派人到湖南、江西调查搜集材料。中组部组织了一个富田事变复核小组,将平反文件上报中央,但目前对此事还没有官方定论。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罗惠兰,1979年从事党史资料研究工作,1986年于江西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理论班毕业,现为该校讲师。两位作者通过考察大量收藏于官方档案馆的史料,对富田事变做了完整的考证,包括AB团的产生、灭亡,以及中国共产党肃清AB团的起因、经历及富田事变的发生与结局。本书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书目之一,历史学家杨奎松在其党史研究著作中多次提及此书。作为官方认可的党史研究书目,本书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突破之处,但因为史料详实,对于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来说,其资料索引尤为宝贵。
本书于199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毛泽东执政春秋
本书作者单少杰是中国大陆学者。他以独立立场历经数年写成此书。前毛泽东政治秘书李锐,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为此书作序。除了对毛时代的系统阐述,单少杰在《毛泽东执政春秋》一书中还强调,在共产党最高决策层中,除了毛泽东以外,几乎所有成员都曾先后不同程度地作过努力,来阻止毛泽东的一意孤行,呈轮番抗争之势,并最终置毛泽东于孤家寡人之境地,但却并没有真正阻止毛的疯狂。本书于2001年由联经出版社出版后,曾多次再版。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历史学者陈永发对中共建政之前长达二十年的鸦片经济做了基础性研究,并完成专著《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此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章越来越多,新的资料陆续出现。中共延安政权的鸦片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
博古,本名秦邦宪,曾在1931年-1935年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在遵义会议后离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职位。本书作者是博古的侄子,通过多位知情人的讲述和旁证,描述了共产党早期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各种活动,以及他们的关系。

中国民运反思
该书作者胡平上世纪70年代末曾参与西单民主墙运动, 先后主持民运刊物《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现今旅居美国。此书出版于1992年,主要分析八九民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两章介绍未来如何继续开展民主运动。

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
该书全面记录和分析了反右运动。作者朱正出生于1931年,曾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鲁迅研究专家。他在1957年时被划为右派,亲身经历了整场反右运动。该书参考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大量资料,加上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内容翔实可靠,同时提供了一些新发现。书名《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副标题中的“两家争鸣”出自《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原话是:“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意味着毛泽东承诺的思想多样性的终结。
该书在1998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是中国最早正式出版的反右研究著作之一。

人民不会忘记:八九民运实录
本书由“香港记者协会”出版,汇总了64名香港记者的六四报道。初版于1989年7月发行,于2009年“六四”20周年再版。

杀劫:镜头下的西藏文革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开始蔓延,作家唯色出生于西藏军区总医院。当时她的父亲是中国驻藏解放军的一名军官,也是一位热心的摄影爱好者。透过镜头,这位军官记录了迄今为止关于西藏文革最全面的一批影像。而唯色则对镜头后面的故事做了还原与记录,试图与强权抗争,保留下西藏在文革中的真实历史。

蒙恩历程
作者李景沆,甘肃省天水市人,194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数学系,同年秋,被聘为天水一中数学教师。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近三年;1960年恢复天水一中教师工作,至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1978年平反直至1980年被调至天水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为本科院校——天水师范学院),1987年秋退休后,去教会专职侍奉。
1957年,李景沆被打成右派后送夹边沟劳教,1960年被转送至条件更恶劣的高台明水河农场。本书为其自传,记录了作者本人的生命和信仰历程。第四章《夹边沟苦难生活纪实》、第五章《回家后的生活纪实》,叙写出一个基督教徒在夹边沟的生活纪实。本书2003年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04年再版。

红色生活史——革命岁月那些事(1921-1949)
裴毅然教授的著作,首次完整揭露中共不为人知的革命生活史。涉及中共历史上多个重要的节点,包括使用苏联的卢布建党,“打土豪”筹款,以及毛泽东与江青的恋爱生活等等。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关于我和“六四”
购书链接:https://www.kobo.com/hk/zh/ebook/ZoerWPfG8TiqoXIYwvW2iw。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本书作者杨继绳是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的资深记者,有几十年新闻工作经验。他对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的政治浪潮,以及高层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知之甚多,并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他本人也做了大量采访,包括对赵紫阳、朱厚泽、李锐、任仲夷、安志文,田纪云等重要当事人的访谈。《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于2004年11月首次在香港出版,当局因此对杨继绳进行了一系列打压。本书于2010年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再版。

王丹回忆录:从六四到流亡
本书由当年的六四学运领袖王丹亲自执笔,藉由回顾他从小到大的日记,爬梳他人生中的每一个转折。他在高中时因为受到一本书的影响,使得他对共产党忠贞的信仰产生强烈质疑,以至于之后思想转向,成为北大校园中民主思潮的宣传者,后来更成为八九学运的带头者之一,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巨大的变化。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E7%8E%8B%E4%B8%B9%E5%9B%9E%E6%86%B6%E9%8C%84%EF%BC%9A%E5%BE%9E%E5%85%AD%E5%9B%9B%E5%88%B0%E6%B5%81%E4%BA%A1-Traditional-Chinese-%E7%8E%8B%E4%B8%B9-ebook/dp/B07RLPKW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