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收集、保存和传播被审查、被压制的中国民间历史。
This site is dedicated to making accessible the key documents, movies, blogs, and publications of a movement of Chinese people seeking to reclaim their country's history.
馆藏精选
最新简报
简报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一部维吾尔族“右派”的苦难史
编者按:中共建政后于1957年发起的“反右运动”,席卷全国,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但主要是针对知识分子的一场酷烈的思想改造运动。据官方数据,全国被直接打成右派的有55万余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关于“反右”的历史作品,但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右派”的回忆录非常稀少。《被眼泪浸湿的土地》一书,是维吾尔族“右派”苏云古丽·恰尼谢夫的回忆录,填补了边疆地区“反右运动”历史的缺失,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更多 →新增馆藏
图书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李辉的《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是一部对“胡风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梳理的纪实性著作。作者李辉以其严谨的考证和丰富的史料,力图还原这一历史公案的真相。
本书详细描绘了胡风及其追随者,在1955年如何被指控组织“反党集团”,从而遭受了长达数十年政治迫害的全过程。李辉通过查阅大量档案文献、当事人回忆录以及访谈资料,揭示了“胡风事件”发生、发展及其对当事人命运和社会影响的方方面面。书中不仅探讨了事件背后的复杂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冲突,也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紧张与困境。
图书
胡风回忆录
《胡风回忆录》是文学理论家、诗人胡风(1902-1985)晚年口述,并经由他人整理、编辑而成的著作。这部回忆录主要记载了胡风从早年经历、求学日本、投身左翼文学运动,到与鲁迅等文化名人交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卷入震惊全国的“胡风事件”并长期遭受政治迫害的曲折人生。
回忆录以第一人称视角,详尽地回顾了胡风一生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历程,展现了胡风对文艺理论的探索,以及他对“主观战斗精神”等文艺思想的坚持。书中包含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如他与友人、同志的书信往来,以及对当时文艺界思潮和人物的评价,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胡风事件”的珍贵视角。
图书
胡风三十万言书
《三十万言书》,正式名称为《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是胡风于1954年向中共中央提交的一份长篇文章。这份报告长达约30万字,因此得名“三十万言书”,它集中反映了胡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政策和文艺现状的看法与不满。
报告的核心内容是胡风对当时文艺界存在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公式化、概念化等弊病的批评。他认为这些问题扼杀了文学艺术的生机和创造性,阻碍了文学的健康发展。胡风在书中提出,文艺工作者应该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强调文艺创作的主体性和真实性,并认为文艺不应简单地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他尤其反对当时盛行的“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僵化理解,主张文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独立价值。
《三十万言书》的提交,并未得到中共中央的正面回应,反而被视为是对党的文艺路线的挑战。1955年,被毛泽东认为反对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发了“胡风事件”,被指控组成“反党集团”,遭受了长达数十年的政治迫害。直到1980年,胡风冤案才得以彻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