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创作者
显示集合中的 232 名创作者
排序
姓名升序
姓名降序
日期升序
日期降序
232 creators
王定
王复兴
王复兴,文革亲历者。文革爆发时,王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一年级。王父曾因发表建言文章被划为右派。王作为黑五类子女,文革期间与同学组成反对血统论的组织,积极参与文革。1970年毕业后被分到河北保定地区定县插队劳动锻练,一年后分配工作,曾任职于安国县县委宣传科以及在县城高中任教,后移居美国。 王曾写作出版《抢救记忆——一个北大学生的文革回忆录》一书并主编《回顾暴风雨年——北大文革亲历者文集》。
王军涛
王凌云
王凌云(1935—2021),历史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六四”学生领袖王丹的母亲。她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县赵王李庄,父亲王永瑞是历史教师,曾在多所学校教授历史。王凌云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1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文化局下属的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事中国近代史及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和丈夫王宪曾被下放到江西省“五七干校”。 王凌云参与了多项学术和编辑工作。她著有《关向应传》《走过那个时代》等;写有多篇学术论文,包括:《瞿秋白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派别纠纷》《瞿秋白与上海大学:兼论瞿秋白的教育思想》,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她和丁守合编《瞿秋白文集》。她还参与了由国家文物局主编、共32册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文物地图集》的编辑工作。 1989年,王凌云的儿子王丹参与了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抗议活动,成为“六四”后被通缉的首位学生领袖。王丹被捕并被关押,王凌云因支持儿子而也被关押在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五十多天,期间她的身体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左小腿肌肉萎缩。对于被关押的理由,至今没有官方说明。 王凌云始终为儿子的自由和健康奔走。在王丹被捕后,她参与了《迎接联合国宽容年,呼吁实现国内宽容》的倡议书,要求中国政府重新评价“六四”,并释放因思想问题被关押的人员。王凌云和丈夫一直坚持每月探视王丹,即使在王丹被关押期间,有传言称他可能被送往新疆劳动改造,王凌云曾坚定地表示:“不管你们把我儿子关多远,我每个月爬也要爬去看他。”<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wangdan1989/posts/%E8%87%B4%E8%A6%AA%E6%9C%8B%E5%A5%BD%E5%8”>王丹曾回忆道</a>:“没有我母亲和家人的支持,我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住漫长的牢狱生涯。” 1998年,王凌云与丈夫向国家主席江泽民写信,请求允许王丹保外就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丹得以赴美国治疗,并在2007年恢复了法律上的自由。尽管如此,王丹始终未能回国与家人团聚。王丹在流亡期间曾提到:“我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我能回到北京家中,陪伴在她身边,但最终,她没能等到这一天。” 王凌云于2021年12月28日因突发脑出血去世,享年86岁。王丹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写道:“母亲走了,我的精神世界的支柱就此坍塌,這個世界對我來說,永远缺少了一角。”在母亲的葬礼上,由于王丹无法回国,他表示会“滴酒不沾,作为对她的纪念”。他还宣布将成立“王凌云人道救助基金”,以帮助那些经历过类似苦难的政治犯家属,履行母亲未竟的心愿。
王力雄
王力雄(1953年5月2日—),作家。王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母亲曾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剧,父亲文革前担任长春第一汽车厂副厂长,为江泽民的上级。文革中,王父被打成“走资派”和“苏修特务”,死于拘押期间,后王随母亲下乡插队四年。1973年,王作为工农兵学员在吉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学习,毕业分配到长春第一汽车厂工作,后调动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其间曾参与民主墙活动,提出“共产必先共权”。1980年起,王离开体制内单位,到电影摄制组工作,并开始写小说和电影剧本。1994年,王还参与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王写作出版了多部关于中国政治的书籍,包括政治寓言小说《黄祸》和《转世》、关于西藏的《天葬:西藏的命运》和《与达赖喇嘛对话》、关于新疆问题的《我的西域,你的东土》,以及政治制度设计专著《溶解权力——逐层递选制》和《递进民主:中国的第三条道路》等。 因为其调查、写作和倡导活动,王曾于1999年以涉嫌泄漏国家机密为由被捕,关押42天后释放。2003年,因政府施压,时任自然之友理事的王被自然之友除名。2022年上海封城期间王力雄居住于上海。
王明
王年一
王年一(1932—2007),中共党史、文革史专家,被认为是中国文革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于1949年参加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大学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党史教员,1992年患脑中风,2007年9月13日去世。 王年一曾发表中共党史论文五十多篇。198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大动乱的年代》,该书是国内外公认的文革史研究代表作,后多次再版。王年一对林彪的研究很深入,早在1996年就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文革三十周年讨论会”上提出林彪叛逃是受毛泽东逼迫。王年一自认八十年代写《大动乱的年代》时对林彪事件已有想法,但只敢模糊书写,后来决定打破禁忌,“秉笔直书”。他曾与其他研究者合作编写过多本文革研究书籍,却无法出版。学者吴迪(笔名启之)在一篇纪念王年一的文章中写道,王年一经常受到当局警告,在与何蜀、陈昭合写的关于林彪叛逃真相的文章发表后,国防大学组织部和保卫部曾多次找他谈话,禁止他写作,却被他痛斥。
王丕忠
王若水
王若水(1926—2002)是文革时期毛主义的著名反对者,改革开放时期担任《人民日报》编辑,后遭到清洗。 他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49年进入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随后于1950年调入《人民日报》社,从此开始了长达38年的媒体生涯。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王若水是文革期间思想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曾撰写《清除胡适的反动哲学遗毒》等文章,受到毛泽东赏识,成为《人民日报》的一派领袖。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王若水的命运发生了转变。基于对文革和“极左”思潮的反思,他逐渐转向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他批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群众的压迫,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理论,强调“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他因此失去毛泽东的支持,成为与“极左”思潮和林彪派系对抗的关键人物。1972年,他撰写了批判极左思潮的文章,但遭到张春桥和姚文元的反对,最终被撤职,并被发配到大兴县红星人民公社劳动改造。 文革结束后,王若水重新回到《人民日报》,担任副总编辑并负责理论、文艺和社论内容。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他积极推动思想解放,批评极左主义,并推动社会和文化改革。他是文革的早期否定者之一,认为文革“是用错误的方法对错误的对象进行的一场错误的革命”。1983年,他因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而被免职,并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受到批判。1987年8月,因为支持八六学潮,对中国共产党提出大量反对意见,他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被中纪委勒令退党,1988年离休。王若水在1992年写作的《没有结束的求索》中<a href=”https://mediachina.today/2022/wangruoshui”>回顾自己的多年工作,坦言</a>“大部分不是所谓的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专制者效劳”。他回忆起理论部的日常工作就是“进行理论教育,为政治服务,根据政治任务的变化,一个时期宣传这个,一个时期宣传那个”。 离休后,他继续参与学术活动,并多次应邀赴美访问交流。1998年,王若水作为访问教授前往瑞典隆德大学,继续从事思想研究工作。2002年1月9日,王若水在陪妻子<a href=”https://minjian-danganguan.org/s/minjian-danganguan/item/25”>冯媛</a>访美时,于波士顿因病去世,享年75岁。
王绍光
王绍光(1954年—),政治学学者,1972年至1977年任教武汉市堤角中学,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为李克强同班同学。1982年,王获北大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康奈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2000年任教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1999-2017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后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王目前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王的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政治,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治,东亚新兴工业经济体,中央-地方关系,民主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理性与疯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挑战市场神话》《分权的底限》等。1993年,王绍光与胡鞍钢合著《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为中国分税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晓林
王晓林(1953—),16 岁在湖北荆门县插队,18 岁到长江航运公司当工人,20岁成为北方交通大学工农兵学员,毕业于该校电信系无线专业,后进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做通信工程师, 2001年退休。作为独立写作者,她在[《炎黄春秋》](https://minjian-danganguan.org/zh/collection/%E3%80%8A%E7%82%8E%E9%BB%84%E6%98%A5%E7%A7%8B%E3%80%8B1991%E5%B9%B47%E6%9C%881%E6%97%A5-%E7%AC%AC1%E6%9C%9F)和《温故》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并著有《顾准和他的时代》和《薛明剑、孙冶方兄弟——中国经济学界奇异的双子星》。她也是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的志愿者。
王怡
王怡(1973年—),成都秋雨圣约教会主任牧师、作家、诗人、学者。 王怡出生于中国四川省绵阳地区三台县。1989年,他就读三台中学。当年发生的六四屠杀对王怡后来的人生影响深远。 1992年,王怡与蒋蓉成为恋人。从幼儿园到高中,他们都在同一所学校读书,直至高二成为同班同学。当年9月,蒋蓉考入重庆大学外语系,王怡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大学期间,王怡给蒋蓉写了八百多封情书。两人1997年结婚。王怡毕业后任教于成都大学。 2001年,他担任天涯论坛“关天茶舍”版主,刘军宁、贺卫方和笑蜀等学者成为关天的活跃网友。次年5月,他创办“宪政论衡”网站,致力于关注宪政理论和中国宪政转型。 2004年,王怡夫妇开始慕道,并介入多起中国家庭教会维权案件的调查、诉讼和研究,参与组建“中国基督徒维权律师团”。《南方人物周刊》将王怡列入2004年“影响中国的50名公共知识分子”。2005年,他成立“秋雨之福团契”,几个月后被邀请到白宫与美国总统小布什会面,鼓励他向中国基督徒传福音的工作。 秋雨圣约教会在鼎盛时期有 500 多名会友,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教会也建立了密切联系,还设立了一所神学院、一所小学,和一个帮助政治犯家属的团体。作为独立家庭教会,秋雨圣约教会持续受到打压。 2018 年,王怡公开批评习近平,<a h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uv55YgKjY”>他在布道时说</a>: “习近平若不悔改必要灭亡!” 当年12月9日,王怡、蒋蓉和教会上百名基督徒被警方逮捕,教会随后被官方取缔。蒋蓉后来被释放,据称她带着儿子王书亚生活在成都郊区。 教会仍然关闭,但部分会友在 <a href=“https://zh-cn.facebook.com/earlyraincovenantchurch/”>Facebook</a> 和 <a href=“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7IF7YEKrgKi0LaCsX8YCg/videos”>YouTube</a>开设账号,发布关于教会的视频,包括王怡的布道视频。 2019年12月30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王怡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和非法经营罪获刑9年。 预感到自己会被抓,王怡提前写下题《我的声明:信仰上的抗命》,嘱咐教会在他被抓48小时后发布。在这篇文章中,王怡表示,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改变并非其使命,但作为一名基督徒,他有责任对罪恶发出公开责备: “我接受和尊重中共政权是上帝所允许的暂时的统治者,如同主的仆人约翰·加尔文所说,邪恶的统治者是上帝对邪恶的人民的惩罚,目的是催逼上帝的百姓向他悔改。为此,我乐意在身体上服从他们的执法行为,如同服从主的管教和训练。 我同时相信,中共政权对教会的逼迫是极其邪恶的犯罪行为。作为基督教会的牧师,我必须对这样的罪恶发出严厉的和公开的责备。我所蒙的呼召,也要求我以一种非暴力的形式,在和平和忍耐中,去违背那些违背了圣经和上帝的一切人间法律。我的救主基督也要求我,喜乐地承受违背恶法的一切代价。” 王怡曾出版法学论著、基督教和中国家庭教会研究书籍,以及诗集和随笔集十余本,包括《宪政主义》《基督教古典教育》《灵魂深处闹自由》《中国家庭教会史》等。 关于王怡牧师的更多信息请参见<a href=“https://www.pastorwangyi.org/”>“王怡文库”网站</a>。
韦君宜
魏紫丹
魏紫丹(1933—),本名魏立言,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1951年参加工作,在安阳市的中学当数学教师。1957年,魏被划为极右派分子,被开除公职,1958至1962年在河南省劳动教养。 1978年,魏被平反,恢复教师工作,1993年退休,后移居美国。魏紫丹著有《还原1957》,是对1957年反右运动的记录和反思。
香港文汇报
文聿
文钊
吴过
巫宁坤
巫宁坤:著名翻译家。晚年著有回忆录《一滴泪》。
吴仁华
吴仁华(1956年—),历史文献学者,八九民运参与者,长期致力于八九民运研究。 吴仁华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平阳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 1989年八九民运期间,吴仁华全程在场,参与组织了旨在维护秩序和保护学生的特别纠察队,并亲眼目睹坦克轧人的场景。1990年2月,吴仁华从珠海跳海游泳偷渡到澳门,在黄雀行动救援人员安排下坐渔船到香港;7月5日,吴仁华流亡到美国。1991年5月至2005年7月,吴仁华担任由旅居海外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创办的中文报纸《新闻自由导报》(现已停刊)总编辑。吴仁华还曾任中国民主团结联盟联委会委员、中国民主联合阵线总部理事、《中国之春》杂志董事,和中国宪政协进会秘书长等。 吴仁华致力于收集八九民运资料,搜寻当时的被捕人士、施害者、死难者及参与抢救伤员的医护人员的名单。他先后写作出版了《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六四事件全程实录》三本书,对八九民运和六四天安门事件作出全面记录。 2018年开始,吴仁华定居台湾,曾在东吴大学和中正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并开设“六四事件真相研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