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民间档案馆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En
  • Zh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49 个项目

使用以下过滤条件查找内容

  • 档案主题

    • 口述与亲历 (167)
    • 共产党党史 (146)
    • 公民社会 (113)
    • 民间思想史 (91)
    • 文化大革命 (71)
    • 知识分子 (68)
    • 言论与出版自由 (62)
    • 大跃进/大饥荒 (62)
    • 争取民主权利 (58)
    • 共产党政治体制 (56)
    • 反右运动 (49)
    • 饥荒 (46)
    • 毛泽东 (45)
    • 司法与人权 (45)
    • 八九民运和天安门镇压 (43)
    • 妇女与女权主义 (39)
    • 农民权利与农村问题 (25)
    • 早期共产党 (25)
    • 党内斗争与清洗 (22)
    • 公共卫生 (19)
    • 民间生活 (19)
    • 性与性别 (12)
    • 新冠疫情 (11)
    • 基于信仰的镇压和迫害 (11)
    • 劳工 (11)
    • 经济体制与改革 (11)
    • 教育 (11)
    • 少数民族 (10)
    • 宗教信仰 (8)
    • 土地改革(1947-1953) (6)
    • 信访制度及访民 (5)
    • 自然灾害 (5)
    • 自由主义 (4)
    • 白纸运动 (4)
    • 残障 (3)
    • 三峡工程 (2)
    • 拆迁移民 (1)
    • 环境 (1)

  • 档案形式

    • 图书 (173)
    • 电影及视频 (106)
    • 文章 (42)
    • 简报 (18)
    • 期刊 (9)
    • 官方文件及资料 (6)
    • 数据库 (2)
    • 展览 (1)

  • 年代

    •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 (168)
    • 毛泽东时期(1949-1978) (136)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9)
    • 大跃进/大饥荒时期(1958-1962) (52)
    • 反右运动时期(1957-1958) (48)
    • 民国时期(1912-1949) (35)
    • 习近平时期(2013—) (35)
    •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1935-1948) (11)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8)
    • 中国共产党江西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28-1937) (7)
    •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1927-1937) (5)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5)
    • East Turkestan Republic Period (1944-1949) (2)
    • 习近平时期(2013—) (1)

  • 创作者

    • 老虎庙 (60)
    • 艾晓明 (20)
    • 胡杰 (18)
    • 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 (6)
    • 依娃 (4)
    • 高华 (4)
    • 向承鉴 (4)
    • 胡平 (3)
    • 江雪 (3)
    • 李锐 (3)
    • 林昭 (3)
    • 武宜三 (3)
    • 徐友渔 (3)
    • 杨继绳 (3)
    • 中国劳工通讯 (3)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
    • 韩东方 (3)
    • 鲍朴 (2)
    • 陈永发 (2)
    • 崔卫平 (2)
    • 戴晴 (2)
    • 丁抒 (2)
    • 冯媛 (2)
    • 甘粹 (2)
    • 何清涟 (2)
    • Hu Feng (2)
    • 金辉 (2)
    • 李江琳 (2)
    • 廖亦武 (2)
    • 刘文忠 (2)
    • 刘晓波 (2)
    • 申渊 (2)
    • 宋永毅 (2)
    • 王力雄 (2)
    • 王年一 (2)
    • 王若水 (2)
    • 王晓林 (2)
    • 吴仁华 (2)
    • 武文军 (2)
    • 笑蜀 (2)
    • 杨奎松 (2)
    • 杨显惠 (2)
    • 杨小凯 (2)
    • 其他 (2)
    • 张彦 (2)
    • 卜伟华 (1)
    • 张戎 (1)
    • 陈斌 (1)
    • 陈诚 (1)
    • 陈峰 (1)

  • 档案主题: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49 items

文章

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的

本文是《李慎之文集》中的一篇重要文章,详细分析毛泽东为何要“反右”,如何发动“反右”。
图书

谁是新中国

作者辛灏年试图分析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现代史,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乃是专制制度的复辟,中华民国才代表了中国走向共和之路。本书上卷对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进行辩护及澄清,认为国民党不是中共所称的“反动派”,下卷则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历史展开批判。该书于1999年由美国蓝天出版社(Blue Sky Publishing House)首印,2012年6月由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再版。
图书

恍若隔世——回眸夹边沟

本书于2004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邢同义,曾任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夹边沟农场是位于甘肃省酒泉境内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个农场,距离酒泉市东北约30公里。1957年这里成为一个劳教农场,在1961年10月被取缔之前,这里曾关押三千多名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正值大饥荒时期,大多数在农场劳教的右派知识分子因饥饿以及超强负荷的劳动而死亡。这一事件被称为夹边沟事件。夹边沟也成为关押被迫害知识分子的集中营的象征。 作者邢同义出生于甘肃天水。他自述在年少时目睹一位姓郭的邻居被打成右派,并被送往夹边沟劳教,1961年传来这位邻居在夹边沟饿死的噩耗。他自己在天水市一中上学时,数学老师就是从夹边沟幸存的基督徒李景沆。邢同义后来长期担任甘肃广播电台的记者、副台长,并于1996年到酒泉工作。在那以后,他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夹边沟以及周边的一些右派劳改农场,通过查阅大量史料,走访几十位曾经在夹边沟接受劳动改造的右派,或者是这些右派的子女,花八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反映右派遭遇的书。 与杨显惠用小说的笔法去描述夹边沟不同,邢同义的叙述以当事人访问以及一手历史资料的引用构成。据邢同义讲述,他参考的史料有夹边沟农场的《计划任务书》、《甘肃日报》1957年的反右报道等。除了访问夹边沟幸存者或他们的子女,他还找到了当时被劳教的2000多名右派当中,以抗拒劳教罪被酒泉县检察院起诉的40多名劳教者的资料。书发表之后,还有人陆续给他提供史料,比如死亡通知书、死难者的日记等。 当年夹边沟到底有多少名劳教分子?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邢同义采访了数十人,查阅了近十份资料,还找到了当年夹边沟劳教农场的生产股长罗增福,当时唯一在世的农场管理干部。根据罗增福提供的资料,邢同义研究得出结论,当年夹边沟农场总共有2800名左右的劳教人员,其中右派分子2500名左右,这一数字被认为是比较准确的。
图书

阳谋——反右派运动始末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1年,并曾于1993年和1995年两次修订再版,第三次修订版于2007年由香港的开放杂志社出版。书中全面收集了有关反右运动的资料,调查访问了大量反右运动的受害者及其亲友,完整记录了反右运动经过,并分析论述了反右运动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关于被划作“右派”的数目,中共当局的统计限于55万人,丁抒分析指出,在反右运动中,被扣上与”右派”相关各类帽子的人,大约有120万。
电影及视频

红日风暴

1955 年 5 月,毛泽东发起了一场全国性“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在民间和学界被广泛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第一场大规模文字狱。 运动的中心人物胡风是一位诗人、评论家、理论家、翻译家。他曾师从鲁迅,受其启发走上反抗旧社会、追求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他被认为是鲁迅新文学运动的继承人,曾任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部长,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曾创办《七月》和《希望》杂志,培养了一大批进步左翼诗人和作家。因为秉持鲁迅的批判精神,坚持作家应该是独立的主观个体、而非共产党附庸的观点,胡风成为毛泽东的打击对象。据官方统计,这场运动中92人被逮捕、62人遭隔离监禁、73人被停职审查,2100人受到株连。虽然包括胡风在内只有3人被正式判刑,多名被认定为骨干“胡风分子”者仍经历了数十年的监禁和劳改。 导演彭小莲的父亲彭柏山(时任左联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也因“胡风反革命集团在党内的代言人”这一罪名被监禁1年7个月,流放8年,并于1968年被殴打致死。 2003年起,彭小莲和闽燕墨雨走访了20多位仍健在的胡风案幸存者,历时五年多,拍摄制作出《红日风暴》。结合胡风本人的录音、对胡风案幸存者、受害者家属,以及国内外学者的采访,《红日风暴》完整地讲述了反胡风运动的全过程,以及这场运动对于受害者及其亲友持续二十多年的影响和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巨大身体和心理创伤。 作为第一部记录反胡风运动的影片,《红日风暴》讲述了这些较少为人所知的左翼诗人和作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参与革命。同时,该片也反映出毛时代针对知识分子的多场政治运动是如何一脉相承,统一于控制思想、铲除异己的总目标之下。
图书

胡风回忆录

《胡风回忆录》是文学理论家、诗人胡风(1902-1985)晚年口述,并经由他人整理、编辑而成的著作。这部回忆录主要记载了胡风从早年经历、求学日本、投身左翼文学运动,到与鲁迅等文化名人交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卷入震惊全国的“胡风事件”并长期遭受政治迫害的曲折人生。 回忆录以第一人称视角,详尽地回顾了胡风一生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历程,展现了胡风对文艺理论的探索,以及他对“主观战斗精神”等文艺思想的坚持。书中包含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如他与友人、同志的书信往来,以及对当时文艺界思潮和人物的评价,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胡风事件”的珍贵视角。
图书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李辉的《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是一部对“胡风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梳理的纪实性著作。作者李辉以其严谨的考证和丰富的史料,力图还原这一历史公案的真相。 本书详细描绘了胡风及其追随者,在1955年如何被指控组织“反党集团”,从而遭受了长达数十年政治迫害的全过程。李辉通过查阅大量档案文献、当事人回忆录以及访谈资料,揭示了“胡风事件”发生、发展及其对当事人命运和社会影响的方方面面。书中不仅探讨了事件背后的复杂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冲突,也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紧张与困境。
图书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

该书是海外维吾尔社会最早用维吾尔语出版的回忆录之一。该书详细描述了维吾尔知识分子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悲惨经历,填补了这一领域历史资料的空白。作者苏云古丽·恰尼谢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记录了1957年至1982年间,在新疆的维吾尔青年知识分子的动荡经历和悲剧命运。 1957年9月,年仅17岁的苏云古丽被录取进新疆医学院。此时,毛泽东在全中国范围内发起的“双百”运动(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号召对党提意见)刚刚结束,整风运动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官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展“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运动。苏云古丽与其他维吾尔族同学一起被迫参加“鸣放”和整风会议,而他们提出的观点导致他们在“反右运动”中受到严厉的批判和迫害。 1962年,这些学生宿舍秘密集会,成立“东突厥斯坦劳动人民党”,由苏云古丽·恰尼谢夫担任秘书,计划开展秘密政治斗争活动,以摆脱中共统治。仅仅几个月后,由于中共公安机关安插在学生中的密探告密,该组织被揭发。包括苏云古丽在内的数十名维吾尔族学生被逮捕。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苏云古丽经历监狱服刑、在劳改营接受强制劳动,以及在人民公社接受劳动改造,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严重摧残。 1976年毛泽东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开始为大批的“右派”平反,同时中共的民族政策也开始“软化”,但是像苏云古丽这样被贴上政治犯标签的维吾尔族学生,案件始终未得到平反。198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氛围下,苏云古丽也未能获得任何形式的“平反”。她最终带着全家离开故土,移民澳大利亚。 这部回忆录是苏云古丽·恰尼谢夫在流亡期间,根据她的日记、狱中笔记,以及回忆整理记录而成。全书近700页,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经历的简单叙述,更是记录了从195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一代维吾尔族大学生动荡的生活,以及知识分子,尤其是维吾尔族知识分子在中共政权下的悲惨命运。 该书于2006年首次由伊斯坦布尔的塔克拉玛干维吾尔出版社出版,并在海外维吾尔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畅销书。2015年以更大印数再版。2018年英译缩写本在英国出版。民间档案馆提供该书维语版的PDF,<a href="https://www.foyles.co.uk/book/the-land-drenched-in-tears/s-y-ng-l-chanisheff/9781910886380">英文缩写版《The Land Drenched in Tears》可于此处购买</a>。
电影及视频

雪访

显示第 41–49 条结果,总计 49 条
  • «
  • 1
  • 2
  • 3(current)
  • »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China Unofficial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