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民间档案馆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En
  • Zh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71 个项目

使用以下过滤条件查找内容

  • 档案主题

    • 口述与亲历 (167)
    • 共产党党史 (146)
    • 公民社会 (113)
    • 民间思想史 (91)
    • 文化大革命 (71)
    • 知识分子 (68)
    • 言论与出版自由 (62)
    • 大跃进/大饥荒 (62)
    • 争取民主权利 (58)
    • 共产党政治体制 (56)
    • 反右运动 (49)
    • 饥荒 (46)
    • 毛泽东 (45)
    • 司法与人权 (45)
    • 八九民运和天安门镇压 (43)
    • 妇女与女权主义 (39)
    • 农民权利与农村问题 (25)
    • 早期共产党 (25)
    • 党内斗争与清洗 (22)
    • 公共卫生 (19)
    • 民间生活 (19)
    • 性与性别 (12)
    • 新冠疫情 (11)
    • 基于信仰的镇压和迫害 (11)
    • 劳工 (11)
    • 经济体制与改革 (11)
    • 教育 (11)
    • 少数民族 (10)
    • 宗教信仰 (8)
    • 土地改革(1947-1953) (6)
    • 信访制度及访民 (5)
    • 自然灾害 (5)
    • 自由主义 (4)
    • 白纸运动 (4)
    • 残障 (3)
    • 三峡工程 (2)
    • 拆迁移民 (1)
    • 环境 (1)

  • 档案形式

    • 图书 (173)
    • 电影及视频 (106)
    • 文章 (42)
    • 简报 (18)
    • 期刊 (9)
    • 官方文件及资料 (6)
    • 数据库 (2)
    • 展览 (1)

  • 年代

    •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 (168)
    • 毛泽东时期(1949-1978) (136)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9)
    • 大跃进/大饥荒时期(1958-1962) (52)
    • 反右运动时期(1957-1958) (48)
    • 民国时期(1912-1949) (35)
    • 习近平时期(2013—) (35)
    •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1935-1948) (11)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8)
    • 中国共产党江西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28-1937) (7)
    •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1927-1937) (5)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5)
    • East Turkestan Republic Period (1944-1949) (2)
    • 习近平时期(2013—) (1)

  • 创作者

    • 老虎庙 (60)
    • 艾晓明 (20)
    • 胡杰 (18)
    • 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 (6)
    • 依娃 (4)
    • 高华 (4)
    • 向承鉴 (4)
    • 胡平 (3)
    • 江雪 (3)
    • 李锐 (3)
    • 林昭 (3)
    • 武宜三 (3)
    • 徐友渔 (3)
    • 杨继绳 (3)
    • 中国劳工通讯 (3)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
    • 韩东方 (3)
    • 鲍朴 (2)
    • 陈永发 (2)
    • 崔卫平 (2)
    • 戴晴 (2)
    • 丁抒 (2)
    • 冯媛 (2)
    • 甘粹 (2)
    • 何清涟 (2)
    • Hu Feng (2)
    • 金辉 (2)
    • 李江琳 (2)
    • 廖亦武 (2)
    • 刘文忠 (2)
    • 刘晓波 (2)
    • 申渊 (2)
    • 宋永毅 (2)
    • 王力雄 (2)
    • 王年一 (2)
    • 王若水 (2)
    • 王晓林 (2)
    • 吴仁华 (2)
    • 武文军 (2)
    • 笑蜀 (2)
    • 杨奎松 (2)
    • 杨显惠 (2)
    • 杨小凯 (2)
    • 其他 (2)
    • 张彦 (2)
    • 卜伟华 (1)
    • 张戎 (1)
    • 陈斌 (1)
    • 陈诚 (1)
    • 陈峰 (1)

  • 档案主题:Freedom of Speech and Press
  • 档案主题:Faith-Based Crackdown and Persecution

71 items

展览

“地上”行动: 中国青年女权行动派的四十个变革瞬间

自2012年起,中国社会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女权主义行动者,被称为“青年女权行动派”。这批行动者多采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在公共场合公开地表达性别平等诉求,会主动介入时事热点事件,吸引媒体关注,同时积极问责政府机构和企业,教育和联结大众,以推动性别平等议程。这些大众化的直接行动在中国紧缩的政治环境中开创出新的活动空间。 该展览是密歇根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所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举办的同名实体展览的线上版本,旨在记录和展示近年来中国女权行动者的工作。展览由 40 幅图片组成,包括青年女权行动派发起的各种街头行动和线上倡导活动,目的是提高人们对于家庭暴力、性骚扰、教育和就业平等、性少数群体和边缘群体的权利等问题的意识,并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应对这些问题。 2016年1月26日,在该线下展览的开幕式上,策展人、女权活动家吕频在评论青年女权行动派的行动策略时说: “所以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关于VISIBILITY(可见度)的故事。第一,她们要人们不得不看到这个议题,第二,她们要人们不得不看到这群人。所谓看见议题,不仅是让妇女权利走出小圈子为人所知,更重要的是为人知就意味着——它被接纳成为公共议题,社会都承认这个问题很重要。不是女人的事,私人的事。接下来,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此事重要,政府不得不有所回应。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传播和媒体,因为它能放大无名者的力量。” 展览入口:https://apps.lib.umich.edu/online-exhibits/exhibits/show/aboveground。展览页面为英文,但展出图片中的标语多为中文。
简报

“对自由的渴望,是无孔不入的压迫造成的” ——胡平谈1980年代长文《论言论自由》

民间档案馆系列访谈(1)
期刊

《独立》

《独立》文汇是关于1930年代初东突厥斯坦爆发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于1933年11月12日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是包含维吾尔活动家对那个年代东突厥斯坦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文化环境的批判性反思的珍贵文集。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边疆历史研究中,尤其是在新疆近现代政治社会史研究领域,以维吾尔人为主体的民族口述史料与书面文献长期被忽视。尽管维吾尔等当地民族在1930-1940年代的新疆政治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无论是中共上台后的中国官方史学,还是国际学界的新疆研究,都持续忽略以新疆原住民族语言写就的历史文献及其本土史学传统。准确地说,维吾尔现代史并非维吾尔人自己的历史叙事,而是被框定在中国官方史学叙事中;维吾尔人的历史不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故事来表达,而是被迫通过他者的语言、文字和叙事来转述。 《独立》文汇正是填补这一空白的罕见维吾尔语历史文献。发行者当时计划每两周发行一期,但因1933-1934年南疆的政治局势复杂动荡,《独立》仅出版第1-2期合刊后便被迫中止出版。如今在中国境内(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任何档案馆或图书馆都无法找到该刊物原件。现存少量几本原件收藏于维吾尔裔沙特阿拉伯学者热合穆图拉·突厥斯坦尼 (Rahmetulla Turkistani)的私人图书馆、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的"贡纳尔·雅林收藏部" (Gunnar Jarring Collection)、瑞典国家档案馆 (Riksarkivet)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瑞典研究所图书馆等。 《独立》文汇于回历1352年斋月(公元1933年11-12月)在喀什噶尔出版发行,是当时新成立的“东突厥斯坦独立协会”的出版物 。1931年,哈密爆发东突厥斯坦民族独立革命,至1933年初已扩展至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各个绿洲。和田、喀什噶尔、阿克苏等东突厥斯坦南部重镇先后被当地起义民众控制,各路义军开始筹备建立一个统一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当年8月,当地义军精英组建 “东突厥斯坦独立协会” ,负责筹备建国事宜,《独立》文汇即为该协会的理论喉舌,旨在唤醒民众,为即将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奠定政治与思想基础。 《独立》文汇首期合刊(1933年1-2期)封面印有箴言:“在宗教、语言、心灵、思想与行动上保持一致”。该口号源于19世纪末,由俄罗斯鞑靼穆斯林改革运动领袖伊斯玛仪·伽斯普林斯基(1851-1914)在其《翻译(Terjuman)》杂志中提出,后得到广泛传播。 《独立》文汇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 办刊宗旨与“东突厥斯坦独立协会”章程 • 在喀什噶尔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宣言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组成与内阁成员名单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宪法全文 • 东突厥斯坦民族独立革命简史 • “告东突厥斯坦人民书”与“致海外突厥穆斯林教胞书”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发行新货币通告 该期合刊中同时也包括东突厥斯坦最新局势动态、民族革命最新趋势和喀什噶尔地区的相关报道。该刊还专设东突厥斯坦文学栏目,收录散文、诗歌、宣言、民族歌谣及东突厥斯坦进行曲歌词。 《独立》文汇首刊上所发表的这些文献资料,是全面研究在20世纪维吾尔政治史上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不可或缺的史料,其中刊载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宪法在那时的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流亡于欧洲的俄国突厥斯坦政治活动家曾将该刊部分文章和文献向国际社会介绍,包括《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宪法》。1934年,在巴黎出版的《青年突厥斯坦》杂志接连三期转载该宪法全文。 《独立》文汇主编穆罕默德·伊明·苏菲扎德(Muhammed Emin Sufizade)20世纪初求学于现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布哈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及埃及开罗等地。1920年代他参与了西部突厥斯坦(俄属中亚)反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巴斯马奇运动。1930年代初他投身于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宣传出版,在喀什、阿克苏等地先后创办民族新式教育学校。1937年东突厥斯坦革命失败后,他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在乌鲁木齐监狱被杀害。 该刊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古典突厥察合台文向现代维吾尔语转型的过渡形态,其文章采用突厥语族群读者都能理解的通用书面语,其词汇、书写规则、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均体现了20世纪早期维吾尔书面语的特征。该刊内容迄今未被译为中文、英文或其他语言。 经热合穆图拉·突厥斯坦尼私人图书馆授权,<a href="https://www.uyghurkitap.com/">“维吾尔书籍(UyghurKitap)”网站</a>扫描该刊并制作成PDF。感谢维吾尔书籍网站授权本馆收藏此刊。
图书

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学者、研究者和作家的 19 篇专题文章,他们以文学化的笔法回顾了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他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些回忆文章是文革结束后一次难得的集体反思。作者们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以个人视角审视历史。文革期间的红卫兵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是怎样串联的?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部分答案。 本书的主编是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徐友渔,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先生曾签署《零八宪章》并提出建议,也是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自 2015 年以来,他一直居住在纽约市,是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访问学者。 本书199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图书

六四事件民间白皮书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的北京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请愿活动。6月4日凌晨,中国政府出动军队镇压了这场运动。2009年六四事件二十周年之际,一些当年的天安门广场民主运动的参与者们,联合发布了《六•四事件民间白皮书》。本书共48页,附有大量插图。 这本白皮书根据当时中国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报道,以及20年来不断披露出来的回忆录和采访文章等,试图对六四做出完整的政治背景和法律分析。本书参与者认为,中国政府至今没有全面调查和客观评价六四事件,并长期封锁有关资料,禁止民间调查和讨论六四。作为民间力量,完成这本白皮书是对这种封锁的挑战。报告称之为“白皮书”,是为强调它的严谨和规范性。 本书参与者包括胡平、严家其、王军涛、王丹、杨建利等人,由法学博士李进进完成写作。
图书

血书:林昭的信仰、抗争与殉道之旅

本书是美国杜克大学连曦教授的心血之作。2018年3月,由美国Basic图书出版公司(Basic Books)出版英文版本。2021年由台湾商务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本书基于大量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的访查,重新建构林昭的一生。描绘了新中国诞生前后的政治发展,呈现了大时代下知识分子坚韧的意志与信念。 如需购买本书,请访问[出版商](https://www.cptw.com.tw/book/06040162)或书商。
图书

中国“左祸”

本书作者陆建华(笔名文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蓝皮书》副主编,1996年当选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共党史上的历次激进政治运动,从建党初期一直讲到十年文革。2005年,陆因涉记者程翔“间谍案”,被中国以“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本书于1993年由天地图书出版社出版。
影视

国家的敌人

2010年2月9日,谭作人煽动颠覆国家罪案,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拍摄者记录了判决前后三天的情形, 谭作人的朋友、亲人感受如何,律师如何开展工作。
图书

反文革第一人及其同案犯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文革“十六条”。不久,上海青年技工、1957年曾被打成“右派”的刘文辉传写小册子和传单,明确反对文革,反对“十六条”、反对专制暴政。他于当年11月26日被逮捕,于四个月后被以“反革命罪” 判处死刑枪决。刘文辉是目前所知因反文革被公开枪杀的第一人。本书作者刘文忠是刘文辉的同案犯,也是他的弟弟,被关押十三年后得到“平反”。在这本自传里,刘文忠详细记述了刘文辉的思想和遭遇。
图书

自由张展

出生于1983年的张展是一名中国律师,也是一名共产党体制的异议者。2020年2月初,她从上海赶到新冠疫情封控下的武汉,进行实地采访,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武汉疫情封城的视频报道。三个多月后,她被中国警方以“寻衅滋事罪”抓捕,并带回上海羁押。2020年12月,她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四年。张展在看守所、监狱里长期绝食抗议,数度传出病危消息。她的勇气与抗争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由张展》一书,由网络上的“张展关注组”负责人王剑虹编辑创作,汇集了张展发布于网络的文章、自媒体帖子,还有张展在尚未失去自由时接受的一些访谈,以及外界声援张展的诗文。并在书中回顾了张展案的经过、张展狱中的抗争及其在海内外所激起的反响,在2024年5月13日张展刑满出狱之际出版。 本书从一个侧面保存记录了中国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的历史。如今,张展的文章和声援她的文字在中国都已被审查封杀,更显得书中备份保存下来的民间声音弥足珍贵。
图书

流亡中的自在

图书

甘粹:北大魂——从林昭到八九民运

本书是2007年创刊的《往事微痕》期刊丛书,原载《往事微痕丛书·纪实卷·之六》,主编是黄河清。甘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1957年划为右派,与从北大过来的右派学生林昭一起在资料室劳动,而成为恋人。后甘粹被发配新疆,等他回来时,才知道林昭已被杀害。本书是甘粹一部结合八九民运追忆林昭的书稿,全文十四万字。
图书

顾准和他的时代

本书是介绍中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顾准(1915-1974)的一本著作。顾准是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他同时也致力于钻研政史哲,翻译过数本关于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外国经典著作,撰写过大量文章。由于他秉持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提出异议,在反右运动和文革等时期多次遭受政治迫害(关于顾准的更多信息参见本网站关于顾准的条目)。通过对其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记录与解析,这本书呈现了顾准如何在一个压制独立思想的时代坚持对“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追索和探寻” (作者自序)。本书于2015年由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出版。
图书

祭坛上的圣女 ——林昭传

本书是大陆作家赵锐所写的一本林昭传记。2008年由台湾秀威资讯出版社出版。本书详细介绍了林昭的生平和家庭背景。“附录”中包含若干当事人的回忆。购买链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1680。
电影及视频

寻找林昭的灵魂

这本纪录片讲述了林昭的一生。林昭在50年代末被定为右派,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处决。在成为持不同政见者之前,林昭是共产主义的狂热信徒。50年代初,作为北京大学的明星学生,她展现出了写作和演讲的天赋。然而,1957年百花运动期间,她批评了政府,并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尽管政府试图防止她发表意见,林昭仍然继续公开演讲和写作,出版了地下学生创办的期刊《星火》。 1960年,她被捕,并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尽管监狱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在狱中仍继续写作,有时甚至用自己的鲜血撰写诗集。 1968年,36岁的她被行刑队处决。 在这部纪录片中,胡杰展示了林昭现存的写作和诗歌。这些文章包含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以及对劳工和土地改革相关政策问题的评论。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胡杰还前往中国各地采访林昭的朋友和同事。他们见证了她作为学生、知识分子、或囚犯的经历。这部纪录片收录了他们的采访节选。通过这些面试,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林昭的性格和动机。 直到90年代,林昭几乎成为一个被遗忘的人物。这部纪录片促进了世界对林昭的了解。林昭的悲惨一生和遗产值得进一步考察,以加深我们对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认识。
图书

杀劫:镜头下的西藏文革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开始蔓延,作家唯色出生于西藏军区总医院。当时她的父亲是中国驻藏解放军的一名军官,也是一位热心的摄影爱好者。透过镜头,这位军官记录了迄今为止关于西藏文革最全面的一批影像。而唯色则对镜头后面的故事做了还原与记录,试图与强权抗争,保留下西藏在文革中的真实历史。
影视

让阳光洒到地上

王荔蕻,北京网友、公民记者和公益服务志愿者。王大姐因声援福建三网民而被控"寻衅滋事"。2011年8月12日,此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本片采访了王荔蕻的亲人、朋友、辩护律师和声援网友,记录了现场围观的历史性场景。
图书

李一哲事件——文革中一场自下而上的民主与法制的诉求

李一哲是中国大陆文革时期一张著名大字报《关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的署名。该大字报主要由三人合著,分别是广州美术学院学生李正天、高中学生陈一阳、工厂工人王希哲。李一哲是三人名各取一字而成。 “李一哲”从1973年9月13日至1974年11月7日写出三稿。1974年11月10日,文章在广州街头公开张贴,共六十七张白报纸,二万六千多字。内容呼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批判“林彪体系”为形式,矛头直指中共建国以来极左运动践踏民主法制的种种弊病。大字报指出,林彪集团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延续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实质是极左。大字报还未点名地指出了当权者的许多罪行,并且联系这些现象,分析了社会主义“体系”本身存在的严重问题。李一哲等人于1977年被捕,一年后平反。
图书

风雨人生路 :一个残疾苦囚新生记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文革“十六条”。不久,上海青年技工、1957年曾被打成右派的刘文辉传写小册子和传单,明确反对文革,反对“十六条”、反对专制暴政。他于当年11月26日被逮捕,四个月后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枪决。刘文辉是目前所知因反文革被公开枪杀的第一人。本书作者刘文忠是刘文辉的同案犯,也是他的弟弟,被关押十三年后得到平反。在这本自传里,刘文忠详细记述了刘文辉的思想和遭遇。
图书

林昭文集

《林昭文集》收录了近百篇林昭作品,包括其中学时期以来写作的散文、诗歌、评论、新闻报导,及其所有后来退还给家属的林昭在狱中的文稿和书信等。该文集由林昭生前好友谭蝉雪(参见本站关于谭蝉雪的条目)和倪竞雄女士等编辑整理并私下印制成册。林昭在狱中的血书,大多是谭蝉雪逐字整理。该文集是美国杜克大学连曦教授研究写作《血书:林昭的信仰、抗争与殉道之旅》一书最主要的史料。
显示第 1–20 条结果,总计 71 条
  • «
  • 1(current)
  • 2
  • 3
  • 4
  • »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China Unofficial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