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民间档案馆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En
  • Zh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2 个项目

使用以下过滤条件查找内容

  • 档案主题

    • 口述与亲历 (167)
    • 共产党党史 (146)
    • 公民社会 (113)
    • 民间思想史 (91)
    • 文化大革命 (71)
    • 知识分子 (68)
    • 言论与出版自由 (62)
    • 大跃进/大饥荒 (62)
    • 争取民主权利 (58)
    • 共产党政治体制 (56)
    • 反右运动 (49)
    • 饥荒 (46)
    • 毛泽东 (45)
    • 司法与人权 (45)
    • 八九民运和天安门镇压 (43)
    • 妇女与女权主义 (39)
    • 农民权利与农村问题 (25)
    • 早期共产党 (25)
    • 党内斗争与清洗 (22)
    • 公共卫生 (19)
    • 民间生活 (19)
    • 性与性别 (12)
    • 新冠疫情 (11)
    • 基于信仰的镇压和迫害 (11)
    • 劳工 (11)
    • 经济体制与改革 (11)
    • 教育 (11)
    • 少数民族 (10)
    • 宗教信仰 (8)
    • 土地改革(1947-1953) (6)
    • 信访制度及访民 (5)
    • 自然灾害 (5)
    • 自由主义 (4)
    • 白纸运动 (4)
    • 残障 (3)
    • 三峡工程 (2)
    • 拆迁移民 (1)
    • 环境 (1)

  • 档案形式

    • 图书 (173)
    • 电影及视频 (106)
    • 文章 (42)
    • 简报 (18)
    • 期刊 (9)
    • 官方文件及资料 (6)
    • 数据库 (2)
    • 展览 (1)

  • 年代

    •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 (168)
    • 毛泽东时期(1949-1978) (136)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9)
    • 大跃进/大饥荒时期(1958-1962) (52)
    • 反右运动时期(1957-1958) (48)
    • 民国时期(1912-1949) (35)
    • 习近平时期(2013—) (35)
    •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1935-1948) (11)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8)
    • 中国共产党江西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28-1937) (7)
    •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1927-1937) (5)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5)
    • East Turkestan Republic Period (1944-1949) (2)
    • 习近平时期(2013—) (1)

  • 创作者

    • 老虎庙 (60)
    • 艾晓明 (20)
    • 胡杰 (18)
    • 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 (6)
    • 依娃 (4)
    • 高华 (4)
    • 向承鉴 (4)
    • 胡平 (3)
    • 江雪 (3)
    • 李锐 (3)
    • 林昭 (3)
    • 武宜三 (3)
    • 徐友渔 (3)
    • 杨继绳 (3)
    • 中国劳工通讯 (3)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
    • 韩东方 (3)
    • 鲍朴 (2)
    • 陈永发 (2)
    • 崔卫平 (2)
    • 戴晴 (2)
    • 丁抒 (2)
    • 冯媛 (2)
    • 甘粹 (2)
    • 何清涟 (2)
    • Hu Feng (2)
    • 金辉 (2)
    • 李江琳 (2)
    • 廖亦武 (2)
    • 刘文忠 (2)
    • 刘晓波 (2)
    • 申渊 (2)
    • 宋永毅 (2)
    • 王力雄 (2)
    • 王年一 (2)
    • 王若水 (2)
    • 王晓林 (2)
    • 吴仁华 (2)
    • 武文军 (2)
    • 笑蜀 (2)
    • 杨奎松 (2)
    • 杨显惠 (2)
    • 杨小凯 (2)
    • 其他 (2)
    • 张彦 (2)
    • 卜伟华 (1)
    • 张戎 (1)
    • 陈斌 (1)
    • 陈诚 (1)
    • 陈峰 (1)

  • 年代:East Turkestan Republic Period (1944-1949)

2 items

期刊

《独立》

《独立》文汇是关于1930年代初东突厥斯坦爆发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于1933年11月12日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是包含维吾尔活动家对那个年代东突厥斯坦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文化环境的批判性反思的珍贵文集。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边疆历史研究中,尤其是在新疆近现代政治社会史研究领域,以维吾尔人为主体的民族口述史料与书面文献长期被忽视。尽管维吾尔等当地民族在1930-1940年代的新疆政治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无论是中共上台后的中国官方史学,还是国际学界的新疆研究,都持续忽略以新疆原住民族语言写就的历史文献及其本土史学传统。准确地说,维吾尔现代史并非维吾尔人自己的历史叙事,而是被框定在中国官方史学叙事中;维吾尔人的历史不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故事来表达,而是被迫通过他者的语言、文字和叙事来转述。 《独立》文汇正是填补这一空白的罕见维吾尔语历史文献。发行者当时计划每两周发行一期,但因1933-1934年南疆的政治局势复杂动荡,《独立》仅出版第1-2期合刊后便被迫中止出版。如今在中国境内(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任何档案馆或图书馆都无法找到该刊物原件。现存少量几本原件收藏于维吾尔裔沙特阿拉伯学者热合穆图拉·突厥斯坦尼 (Rahmetulla Turkistani)的私人图书馆、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的"贡纳尔·雅林收藏部" (Gunnar Jarring Collection)、瑞典国家档案馆 (Riksarkivet)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瑞典研究所图书馆等。 《独立》文汇于回历1352年斋月(公元1933年11-12月)在喀什噶尔出版发行,是当时新成立的“东突厥斯坦独立协会”的出版物 。1931年,哈密爆发东突厥斯坦民族独立革命,至1933年初已扩展至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各个绿洲。和田、喀什噶尔、阿克苏等东突厥斯坦南部重镇先后被当地起义民众控制,各路义军开始筹备建立一个统一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当年8月,当地义军精英组建 “东突厥斯坦独立协会” ,负责筹备建国事宜,《独立》文汇即为该协会的理论喉舌,旨在唤醒民众,为即将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奠定政治与思想基础。 《独立》文汇首期合刊(1933年1-2期)封面印有箴言:“在宗教、语言、心灵、思想与行动上保持一致”。该口号源于19世纪末,由俄罗斯鞑靼穆斯林改革运动领袖伊斯玛仪·伽斯普林斯基(1851-1914)在其《翻译(Terjuman)》杂志中提出,后得到广泛传播。 《独立》文汇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 办刊宗旨与“东突厥斯坦独立协会”章程 • 在喀什噶尔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宣言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组成与内阁成员名单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宪法全文 • 东突厥斯坦民族独立革命简史 • “告东突厥斯坦人民书”与“致海外突厥穆斯林教胞书”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发行新货币通告 该期合刊中同时也包括东突厥斯坦最新局势动态、民族革命最新趋势和喀什噶尔地区的相关报道。该刊还专设东突厥斯坦文学栏目,收录散文、诗歌、宣言、民族歌谣及东突厥斯坦进行曲歌词。 《独立》文汇首刊上所发表的这些文献资料,是全面研究在20世纪维吾尔政治史上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不可或缺的史料,其中刊载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宪法在那时的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流亡于欧洲的俄国突厥斯坦政治活动家曾将该刊部分文章和文献向国际社会介绍,包括《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宪法》。1934年,在巴黎出版的《青年突厥斯坦》杂志接连三期转载该宪法全文。 《独立》文汇主编穆罕默德·伊明·苏菲扎德(Muhammed Emin Sufizade)20世纪初求学于现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布哈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及埃及开罗等地。1920年代他参与了西部突厥斯坦(俄属中亚)反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巴斯马奇运动。1930年代初他投身于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宣传出版,在喀什、阿克苏等地先后创办民族新式教育学校。1937年东突厥斯坦革命失败后,他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在乌鲁木齐监狱被杀害。 该刊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古典突厥察合台文向现代维吾尔语转型的过渡形态,其文章采用突厥语族群读者都能理解的通用书面语,其词汇、书写规则、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均体现了20世纪早期维吾尔书面语的特征。该刊内容迄今未被译为中文、英文或其他语言。 经热合穆图拉·突厥斯坦尼私人图书馆授权,<a href="https://www.uyghurkitap.com/">“维吾尔书籍(UyghurKitap)”网站</a>扫描该刊并制作成PDF。感谢维吾尔书籍网站授权本馆收藏此刊。
图书

我穿过的河流

这部名为《我穿过的河流》的著作,是20世纪维吾尔历史上著名军事指挥官、1940年代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参与者,以及在维吾尔民间广为人知的传奇人物——索帕洪·苏吾维罗夫的回忆录。 该书虽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但中国政府始终未允许其完整出版。直到原始手稿完成三十年后,即作者逝世十周年之际,这部回忆录才经过出版社和宣传部门层层审查,最终于2011年由北京的民族出版社以删节版形式面世。 20世纪上半叶维吾尔政治史上发生了两次重大民族革命——1933-1934年喀什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与1944-1949年伊宁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自中共政权建立以来,这两次革命及其影响在官方史学叙述中始终是政治敏感性极强甚至被禁止讨论的话题。关于这段历史,绝大多数出版物都只能在中国政府宣传机构设定的框架内进行表述。历史见证者们不受政治限制的原始记录、回忆录,以及新疆当地民众关于自己历史经历的叙述,始终未能获得出版机会。 那么,民间历史见证者们究竟如何描述1931年始于哈密并迅速蔓延至整个维吾尔地区的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以及由此于1933年在喀什建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44年9月伊犁爆发维吾尔和哈萨克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族革命,同年11月12日伊宁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又有怎样的叙述?这两次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1949年后中共接管新疆后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索帕洪·苏维罗夫的这部著作,正是从见证者视角(而非官方立场)部分回答上述问题的珍贵原始记录。这部回忆录的独特价值在于:作者不仅是历史的直接参与者,还见证了20世纪维吾尔历史上两次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作者自1939年起长期在军队服役,经历了新疆南北诸多战役;1945年初,他开始在伊犁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民族军中担任高级军官职务。书中的真实经历与见闻实录,对于理解1940年代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的内幕进程,以及中苏关系在边疆地区的复杂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回忆录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展开。前半部分详细记述了1931年哈密爆发的民族革命的根源及其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新疆军阀统治者金树仁企图派兵镇压当地民众起义、军阀盛世才在哈密和吐鲁番屠杀当地民众、苏联通过蒙古拉拢和加尼亚孜·哈吉等民族革命领导人、民族革命向南疆扩展并于1933年在喀什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以及1937年盛世才依靠苏联军事力量血腥镇压民族革命等重大事件。 回忆录中段主要记录了索帕洪于1936年进入黄埔军校乌鲁木齐分校学习、193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喀什骑兵第31团服役、此后长期担任军官并参与多次战斗,以及1945年2月率部起义反抗国民党统治并最终加入伊犁东突厥斯坦民族军的经历。 回忆录后段重点记载了1944年9月伊犁爆发的维吾尔和哈萨克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族革命,以及随后在伊宁建立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详细情况。作者特别记述了自己如何从国民党军队的连长转变为东突厥斯坦民族军的上校级指挥官、1945年7月至10月担任民族军南线指挥官并指挥解放阿克苏战役、后返回伊犁在民族军总司令部担任要职的经历,以及中共侵占新疆后民族军被解散的经过及其本人被迫退役、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期间遭受政治压迫的遭遇。 该书的出版说明指出,原稿共11章的回忆录被删减至近6章内容,数百页原始材料被剔除。书中部分章节段落被调整以适应中国政府关于"三区革命"的官方叙述。尽管这些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书原稿的完整性与见证者叙述的真实性,但该书作为民族革命见证者与军事指挥官的人生历程记录,对于理解20世纪维吾尔政治史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显示第 1–2 条结果,总计 2 条
  • «
  • 1(current)
  • »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China Unofficial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