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马若德

罗德里克·勒蒙德·麦克法夸尔(Roderick Lemonde MacFarquhar),(1930-2019),汉名马若德,英国历史及政治学者、中国问题专家,专精于文化大革命历史,曾任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

马若德出生于英属印度的拉合尔(今属巴基斯坦),父亲为英国外交官亚历山大·麦克法夸尔爵士。1953年,他从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毕业,获得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位,随后继续深造并于1955年获得哈佛大学远东研究硕士学位。1960年,他创立了讨论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学术期刊《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由剑桥大学出版。1974年,他作为工党候选人进入英国下议院,1979年在撒切尔的保守主义浪潮中败选。此后,他进入哈佛大学任教。

马若德是文化大革命的资深学者,他著述的三卷本《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被视为该领域经典。他的研究不仅关注文革中的暴力与权力斗争,更深入探讨了毛泽东时期的精英派系斗争,并提出毛泽东政治博弈背后的思想逻辑。 他还著有《剑桥中国史》第15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与费正清合著),以及《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与沈迈克合著)。

马若德早期学生、中国历史学者裴敏欣在为《纽约时报》写的马若德讣告中如此评价他:“马若德是个思想家——他研究大问题、大思想。他对政治清洗非常感兴趣,文化大革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清洗活动之一。与许多研究文革爆发后红卫兵暴力行为的历史学家不同,马若德专注于始于1950年代的精英派系斗争。他曾是一名记者,70年代在英国议会担任了五年议员,这些工作帮助他了解政治运作。通过专注研究毛泽东残酷的政治博弈,马若德教授阐明了这位领导人的思想状态以及文化大革命的阵仗。”

马若德的学术工作影响了对中国的理解。他的书被翻译成中文,在非官方历史研究者中流传,影响了诸如《记忆》等中国地下出版物的作者。他于1986年至1992年担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至2006年再次担任这个职务。在他的领导下,这个中心吸引了各种各样对中国充满好奇的人——商人、外交官、记者——他们希望通过辩论和学术研究来了解这个国家。“六四”之后,他接收了学生领袖王丹到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学习,为流亡中国学者提供了研究中国历史与政治的重要平台。

2019年2月10日,马若德因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去世,享年88岁。

此创作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