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1955—),本名汪芳,武汉作家,因写作揭露建国初期土改暴力的小说《软埋》以及关于武汉疫情封城的《武汉日记》而受到国内外关注。
方方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西彭泽,成长于湖北武汉。1957年,随父母迁至武汉,1974年高中毕业后曾在武汉运输合作社做过四年装卸工。1975年开始写诗,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任编辑,并在同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她发表首篇小说《大篷车上》;1988 年,她的短篇小说《十八岁狂想曲》获《小说月报》第二届百花奖;1989 年,其中篇小说《风景》获广泛好评,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同年,她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职写作。她还曾担任《今日名流》杂志社长兼主编、《长江文艺》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以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方方至今已发表超过一百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其小说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意、葡、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受关注。方方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2000年)、《水在时间之下》(2008年)、《武昌城》(2011年)、《软埋》(2016年),以及多篇中篇小说,如《十八岁进行曲》(1985年)、《风景》(1987年)、《祖父在父亲心中》(1990年)等。方方的创作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
“大多数作品关注中国社会发展与变动过程中不同个体的命运,为她带来了许多奖项与赞誉”。
2016年,她出版了小说《软埋》,涉及中共建政初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即土地改革运动中党对乡村士绅阶层的暴力清洗。受独立学者谭松研究的影响,方方在书中描绘了这一曾经主导地方社会、但后来被简化和污名化为“地主”的人群的覆灭过程。该书最初由中国最具声望的出版社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获高度评价,并获得2016年路遥历史现实主义文学奖。然而,这本书于2017年被当局列入黑名单,随后被全面下架,从书店和各大线上平台消失。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方方在武汉封城期间撰写并发布了《武汉日记》,以真实、直白的语言记录了武汉封城初期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激烈争议。她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遭到审查和删除,但她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学者和作家的支持。
方方日记发表四年后的2024年1月25日,她再次通过微信发表日记,
写道:
“四年前,我的确是今天才开始疫情记录……最初并没有计划天天写。因为四年前的明天我啥也没写,而四年前的后天恰好写了两篇。也是巧。大概原本想的是:有事则记,无事便停。
没料到当时的武汉突然就进入了疫情最惨烈的时期。天天都有事发生。于是便有了天天的记录。
更没想到有网友为方便他人全程阅读,汇编了之前的所有记录,自取名为《方方封城日记》并发布到网上。于是就有了“日记”的说法。有一留洋学人批我,说日记就应该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我只能嗤他一鼻子。因我本人也不知这份记录会成“日记”。 …… 不过,有一句话还是得说:《武汉日记》是我一生中莫大的荣耀。尽管它来自不经意间。但它就是这样来了,不是吗?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经历一场如此剧烈并且如此荒唐的网暴,也不是所有人能承受得住这自上而下且又自下而上一如屎尿污垢般的风雨。我则幸运地撞上并扛住了。现在我还好好地生活着,仍坚定地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四年过去了,我一直庆幸自己做了这件事。回头看时,尤其如此。心想如果没有这份记录,即使如我这样的亲历者,很多细节都会彻底忘光。所以,与这份荣耀相比,那些低级的叫骂和同行的落石算得了什么?不能发表和出版作品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