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之的真面目

方励之的真面目

《方励之的真面目》一书,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厅编辑,并由法律出版社于1989年7月出版。 方励之是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期间北京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他是天体物理学家,早年曾被打为右派。1988年秋天起,他积极参加当时北京高校的政治研究会,并接受外国媒体采访,公开批评中国共产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受到当时北京学生的认同。1989年1月6日,他向当时的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表公开信,建议当年国庆释放民运人士魏京生等。1989年2月,方励之撰写了《中国的希望和失望》,并由王丹等人以大字报形式在北大张贴。1989年6月,中共当局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通缉方励之,方后来进入美国大使馆避祸,后辗转来到美国。 此书作为中共宣传资料,辑录了方励之“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所谓反动言论,并收集了中共报刊发表的揭露、批判方励之“煽动、组织六四暴乱”的文章。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从官方的角度了解方励之的思想,并看到“六四”前后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
一个解放军的1989

一个解放军的1989

本书作者蔡铮1989年时在北京空军服役,6月5日在天安门附近因抗议军队镇压,被戒严部队抓捕,遭到毒打。后被关押于北京西城分局和所在部队八个多月,历尽折磨。之后被送回湖北红安老家。本书详细记述了作者作为军人经历“六四”及其后在老家挣扎求生的经历,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中国在“六四”前后的中国社会历史环境。本书2009年由明镜出版社出版,香港各公共图书馆及世界各顶级文科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在中国曾时有盗版。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 我们在北京.....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 我们在北京.....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 我们在北京……》一书,收入了多篇见证文章,记录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在“八九”民主运动期间,在北京和上海的见闻和经历。“八九”期间从香港到达北京声援的香港中文大学同学前后有三十人。他们接触当时的学运领袖,列席北京高自联的回忆,参与组织,并编辑过一份《新闻导报》,还设立了广场上的香港物资站,支持成立“天安门民主大学”。一部分同学亲历了“六四”镇压。镇压前夕,官方曾通过广场上的广播严厉指责香港某大学学生搞非法组织,《人民日报》曾在镇压发生后的6月15日直接点名批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 该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于2014年出版,表明目的是守护历史、抗击官方洗脑。并希望读者能从香港学生的角度了解天安门民主运动,并探讨中文大学以及香港学界在这场运动中的角色。
平暴英雄谱

平暴英雄谱

《平暴英雄谱——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英模事迹报告集》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于1989年9月出版。作为中共官方在镇压“六四”之后的宣传工程之一,该书收集了官方在镇压之后,在全国组织巡回演讲,宣传“平息反革命暴乱的丰功伟绩”的演讲报告。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六四”镇压的文本之一。
戒严一日

戒严一日

《戒严一日》一书由中国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的“征文办公室”编辑,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1989年10月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上下两集,总共收集了190篇署名文章。作者除了几位当时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之外,几乎全都是解放军戒严部队的军人。本书是戒严部队这个特殊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见证者群体留下的一个宝贵资料。在“寻找六四军人”这个主题上,目前已知道的资料里,《戒严一日》这本书透露出了最多的关于参与六四镇压军人的信息。这本书也是学者吴仁华在撰写《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等书时主要的参考资料。 作为一本官方组织的宣传资料,该书本意是宣传那些对“平息反革命暴乱”作出贡献的部队和官兵个人,但因为透露了太多真实的信息,出版后不久就被禁止发行。1990年重新发行了“精选本”,删除了上百篇文章,只保留了80篇署名文章,全书的字数也减少一半以上。本网站收集了最初的《戒严一日》上、下集,以及后来被删减后再出版的“精选本”。供读者参考。
加拿大政府六四事件解密档案

加拿大政府六四事件解密档案

这批档案在2015年1月份解密,包含加拿大驻华使馆在1989年的外交备忘录。其中描述了该国驻华使馆官员掌握的关于“六四”大屠杀的情况。这批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显示出加拿大政府当年担忧使馆遭到中国军队入侵,并且描述了当年在北京镇压时,以及军队如何杀害了市民。
关于《天安门文件》真伪的新证据

关于《天安门文件》真伪的新证据

很少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能像[《天安门文件》(中文版译名《中国“六四”真相》)这样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本书中的政府内部档案来自一位化名“张良”的人,自称是中共高官。该书得到几位著名西方中国问题学者的加持。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目前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教的林培瑞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翻译和编辑,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的夏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该书甫一问世就因来历不明而受到批评,张良的匿名身份也更加令人不信服。这些文件既包括之前已流出的政府各部门文件,也有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会议记录。大多数学者对前者并无异议,但对后者则表现出较大疑虑,有人认为书中有些对话的语气过于矫揉造作,或似乎混入了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内容。  香港著名出版人鲍朴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大多数人似乎都认为尽管文件出处将永远是一个谜团,但这些文献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鲍朴以严谨的态度,通过将这本书中的内容与过去二十年中出版的其他相关书籍进行比照,指出书中文件与其他材料不符之处,对该书的真伪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鲍朴的结论是:《天安门文件》并非中共内部档案,来源可疑,不能用来帮助理解 1989 年 6 月 3-4 日晚的屠杀平民事件。鲍在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末尾写道,这些绝密文件只是虚无缥缈的“幻影”,不能当作历史的基石。
江棋生:中国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江棋生:中国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1989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大屠杀以及随后进行的大抓捕、大清查,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六四受害者,包括倒在血泊中的六四死难者,身中枪弹的六四伤残者、六四死难者和重殘者家属,被判刑或劳教的六四良心犯,及受到其它政治迫害的六四人士。在六四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民间恢复历史真相、重建历史记忆努力的一部分,这一报告对六四受害者当年的受难和20年来的艰辛历程给出一个基本的描述,并对造成六四受害者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言。
血洗京华实录:香港文汇报1989年特刊

血洗京华实录:香港文汇报1989年特刊

1989年的民主运动中,香港记者云集北京,其中就有《文汇报》记者。本书是《文汇报》为1989年出的特刊,包含大量照片,都是由该报记者拍摄。“六四”大屠杀之后,中共对香港《文汇报》的编辑团队进行秋后算账,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等全被换掉。当年的总编辑金尧如后来移居美国,并公开宣布退党。
谁是新中国

谁是新中国

作者辛灏年试图分析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现代史,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乃是专制制度的复辟,中华民国才代表了中国走向共和之路。本书上卷对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进行辩护及澄清,认为国民党不是中共所称的“反动派”,下卷则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历史展开批判。该书于1999年由美国蓝天出版社(Blue Sky Publishing House)首印,2012年6月由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再版。
铭记天安门

铭记天安门

作者是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的派驻香港的观察员。出版过多本关于中国的书籍。《铭记天安门》是一篇长文,最早发表于1990年11月的《The Nation》杂志。6月3日夜间到次日凌晨4点,作者在广场周边目睹了镇压的发生,写成此文。
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

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

该书于2009年“六四”二十周年前夕,在香港出版。作者张万舒在“六四”期间担任新华社国内新闻部主任。该书以官方媒体的独特视角回忆“六四”事件,提供了不少内幕消息。著名记者杨继绳认为该书的历史真实性无庸置疑,是研究“六四”事件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该书以“每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了1989年4月14号至6月10号的情况,包括中央军委从五大军区调集10个军,沿六条线路向天安门广场开进,以及军队化装进城等。引人关注的是,张万舒援引当时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谭云鹤的话说,“六四”事件中死亡人数有727人,其中学生和群众死亡713人,军队死亡14人。这个数字同中国红十字会记录的2700人相差甚远,因而引发不少争议。
广场活碑:一个香港女记者眼中的六四血光

广场活碑:一个香港女记者眼中的六四血光

本书作者曾为《星岛日报》记者,1989年4月底派驻北京采访民主运动。全书主要分六大部分:广场实录,记录1989年民主运动历程,由作者4月到北京采访,至6月4日凌晨与群众撤离天安门广场。第二部分是劫后记忆,是作者在1989年时的一些采访稿,尘封的记忆,望能填补历史的空白。第三部分为人物专访,当年作者曾专访7位学生领袖及知识分子,诉说他们全身投入学运的原因。第四部分为余生心绪,作者在“六四”后至1990年12月的一些片段记录,有给香港中学生的演讲稿,有感怀、有剖白,情真意切。第五部分为二十年伤痛,是作者在“六四”20周年写下的回忆文章。第六部分为六四底层,这些底层人物基本上被遗忘了,作者要为“六四“底层立传,以为历史补阙。
走过那个时代

走过那个时代

本书作者王凌云女士是“六四”学生领袖王丹的母亲。她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天安门旁边的国家博物馆工作数十年。这部回忆录于2021年在台湾出版,作者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包括1989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 此处为本书购买链接: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73162681985770003
中国民运反思

中国民运反思

该书作者胡平上世纪70年代末曾参与西单民主墙运动, 先后主持民运刊物《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现今旅居美国。此书出版于1992年,主要分析八九民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两章介绍未来如何继续开展民主运动。
人民不会忘记:八九民运实录

人民不会忘记:八九民运实录

本书由“香港记者协会”出版,汇总了64名香港记者的六四报道。初版于1989年7月发行,于2009年“六四”20周年再版。
黄雀行动

黄雀行动

六四”民主运动被血腥镇压之后,中共在国内大肆搜捕参与民主运动的骨干分子。一些香港人组织了秘密渠道,帮助民运人士逃离大陆,代号“黄雀行动”。本书作者江迅是资深媒体人,详细介绍了“黄雀行动”的经过。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关于我和“六四”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关于我和“六四”

购书链接:https://www.kobo.com/hk/zh/ebook/ZoerWPfG8TiqoXIYwvW2iw。